觀察者模式

2021-11-26 17:21 更新

當對象間存在一對多關系時,則使用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當一個對象被修改時,則會自動通知它的依賴對象。觀察者模式屬于行為型模式。

介紹

意圖: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系,當一個對象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所有依賴于它的對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動更新。

主要解決:一個對象狀態(tài)改變給其他對象通知的問題,而且要考慮到易用和低耦合,保證高度的協(xié)作。

何時使用:一個對象(目標對象)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所有的依賴對象(觀察者對象)都將得到通知,進行廣播通知。

如何解決:使用面向對象技術,可以將這種依賴關系弱化。

關鍵代碼:在抽象類里有一個 ArrayList 存放觀察者們。

應用實例: 1、拍賣的時候,拍賣師觀察最高標價,然后通知給其他競價者競價。 2、西游記里面悟空請求菩薩降服紅孩兒,菩薩灑了一地水招來一個老烏龜,這個烏龜就是觀察者,他觀察菩薩灑水這個動作。

優(yōu)點: 1、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抽象耦合的。 2、建立一套觸發(fā)機制。

缺點: 1、如果一個被觀察者對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間接的觀察者的話,將所有的觀察者都通知到會花費很多時間。 2、如果在觀察者和觀察目標之間有循環(huán)依賴的話,觀察目標會觸發(fā)它們之間進行循環(huán)調用,可能導致系統(tǒng)崩潰。 3、觀察者模式沒有相應的機制讓觀察者知道所觀察的目標對象是怎么發(fā)生變化的,而僅僅只是知道觀察目標發(fā)生了變化。

使用場景: 1、有多個子類共有的方法,且邏輯相同。 2、重要的、復雜的方法,可以考慮作為模板方法。

注意事項: 1、JAVA 中已經有了對觀察者模式的支持類。 2、避免循環(huán)引用。 3、如果順序執(zhí)行,某一觀察者錯誤會導致系統(tǒng)卡殼,一般采用異步方式。

實現(xiàn)

觀察者模式使用三個類 Subject、Observer 和 Client。Subject 對象帶有綁定觀察者到 Client 對象和從 Client 對象解綁觀察者的方法。我們創(chuàng)建 Subject 類、Observer 抽象類和擴展了抽象類 Observer 的實體類。

ObserverPatternDemo,我們的演示類使用 Subject 和實體類對象來演示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的 UML 圖

步驟 1

創(chuàng)建 Subject 類。

Subject.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Subject {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Observer>();
   private int state;

   public int getState() {
      return state;
   }

   public void setState(int state) {
      this.state = state;
      notifyAllObservers();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
      }
   }     
}

步驟 2

創(chuàng)建 Observer 類。

Observer.java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
   protected Subject subject;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
}

步驟 3

創(chuàng)建實體觀察者類。

BinaryObserver.java

public class Binary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Binary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Binary String: " 
      + Integer.toBinaryString( subject.getState() ) ); 
   }
}

OctalObserver.java

public class Octal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Octal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Octal String: " 
     + Integer.toOctalString( subject.getState() ) ); 
   }
}

HexaObserver.java

public class Hexa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public HexaObserver(Subject subject){
      this.subject = subject;
      this.subject.attach(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 "Hex String: " 
      + Integer.toHexString( subject.getState() ).toUpperCase() ); 
   }
}

步驟 4

使用 Subject 和實體觀察者對象。

ObserverPatternDemo.java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ject subject = new Subject();

      new HexaObserver(subject);
      new OctalObserver(subject);
      new BinaryObserver(subject);

      System.out.println("First state change: 15");   
      subject.setState(15);
      System.out.println("Second state change: 10");   
      subject.setState(10);
   }
}

步驟 5

驗證輸出。

First state change: 15
Hex String: F
Octal String: 17
Binary String: 1111
Second state change: 10
Hex String: A
Octal String: 12
Binary String: 1010


以上內容是否對您有幫助:
在線筆記
App下載
App下載

掃描二維碼

下載編程獅App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編程獅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