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公眾號:Python技術, 作者派森醬
毫無疑問,print
函數(shù)是我們日常最常用的函數(shù),無論是格式化輸出還是打印中間變量進行調試,幾乎沒有print
接不了的活兒。
但是上一次阿醬就差點被print
給坑了。
坑從何來
最初是想要為自己的一個命令行小工具增加一個進度顯示功能,于是用了threading
模塊來實現(xiàn)多線程,一個線程用于執(zhí)行實際的邏輯,另一個線程用于打印當前進度。
根據(jù)我們多年使用命令行的經(jīng)驗,一般打印進度都是在行內打印,而 Python 的print
則會默認在結尾打印一個換行符,這就十分不美了。
不過好在,print
也提供了接口來改變打印的末尾字符,通過指定print
的end
參數(shù),即可改變print
的打印結果。
所以我就哼哧哼哧地開干了,把打印進度的print("#")
調用改為print("#", end="")
。
類似這樣: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def print_sharp():
while True:
time.sleep(0.5)
print("#", end="")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print_sharp)
t1.setDaemon(True)
t1.start()
time.sleep(5)
哪成想,這么一改卻出了大問題:進度沒法實時打印了。
也就是說,本來應該在程序執(zhí)行期間,挨個打印出來的#
號不再是聽話的、可愛的#
號了,而是在整個程序執(zhí)行完成之后一次性輸出到控制臺中。
它長大了,也變丑了。
那我要你有何用?
啥問題呢?
一開始阿醬以為是多線程出了問題,傻乎乎地到處找資料來“佐證”自己的各種猜測——事后想來實在太傻了,以至于現(xiàn)在說起還是會哈哈哈
這件事給我們的教訓就是: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而應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虛心對待每個細節(jié)。
實際上,之所以我們看不到實時的輸出,就是因為我們改變了print
的結尾字符。
為了盡量減少I/O操作, Python 存在一個這樣的機制:盡量將輸出字符緩存起來,當遇到字符串結束、換行符或強制刷新緩沖區(qū)時,才會一次性將緩沖區(qū)的內容輸出到相應的流中。
——而我們改掉的地方,就是把print
默認的換行符去掉了,所以原本每一個print
都會觸發(fā)一次緩沖區(qū)刷新,變成了現(xiàn)在一直觸發(fā)不了緩沖區(qū)刷新,直到程序結束觸發(fā)一次。
好嘛,知道了啥問題,我們又吭哧吭哧找資料,聽說sys.stdout.flush
可以強制觸發(fā)標準輸出緩沖區(qū)的刷新,于是在print
后面,緊跟著又加上了sys.stdout.flush()
。
誒?還真好了?
這些可都是知識點,快記下來記下來,要考的
讓我們查看print
的官方文檔,其原型為:
print(*objects, sep=' ', end='\n', file=sys.stdout, flush=False)
根據(jù)其下的描述, Python 中print
的輸出是否進行緩沖,取決于兩個參數(shù):file
和flush
。
file
的類型有的需要緩沖,比如sys.stdout
;而有的則不需要緩沖,比如sys.stderr
。
對于flush
參數(shù),當其值為False
(默認)時,是否緩沖依賴file
;而當其值為True
時,則會強制刷新緩沖區(qū)。
我們把示例調用中的print
調用修改一下:
import sys
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def print_sharp():
while True:
time.sleep(0.5)
print("#", end="", flush=True)
t1 = threading.Thread(target=print_sharp)
t1.setDaemon(True)
t1.start()
time.sleep(5)
同樣可以實現(xiàn)進度的實時打印。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在調用程序時增加一個-u
選項,也可以實現(xiàn)緩沖區(qū)的實時刷新:
$ python -u no_flush.py
當然這種方法就不太推薦了,畢竟不能對程序的使用者作任何預設。
總結
本文是阿醬的一次踩坑實錄,記錄了 Python 中一個很少有人會遇到的奇葩問題。
總的來說,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Python程序員,只是單純掌握基本語法和一些奇技淫巧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對Python本身有一定的了解。
畢竟,劍客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劍,又該如何行走江湖呢?
以上就是W3Cschool編程獅
關于Python少有人走過的坑的相關介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